——广西南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报告
近年来,南丹县主动适应新常态,创新“六打造六突破”模式,即:着力打造中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区,打造中国白裤瑶协调发展示范区,打造石漠化地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示范区,打造洞天酒海名酒文化城,打造黔桂走廊国家园林城,打造南国丹城·避暑胜地特色旅游名县;在工业园区上突破、在示范农业上突破、在县域旅游上突破、在特色城镇上突破、在美丽乡村上突破、在机制创新上突破。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的成效显著,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验区雏形清晰显现。
据统计,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9%,财政收入增长7.1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.5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.2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%,实现了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。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:
一、突出成效
(一)工业园区拓展新优势。河池·南丹工业园区发展成为在全国、全区有巨大影响力的工业园区。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河池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发展基地、广西重点产业园区、广西A 类产业园区等十多项称号。成为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最大的产业园区,是河池首个百亿产业园区。园区企业南方公司成为全国、全区有色金属转型升级的标杆企业,“麒麟”牌产品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,分别在伦敦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登记注册,年产值超过80亿元,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排名第七名。
南丹县龙马工业园区成为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一级。园区重点企业丹泉酒业先后获得了“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”等多项殊荣;其产品已荣获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、“中国名酒”等荣誉;碳酸钙产业园16座矿山已探明储量达2500多万吨,含钙量达99.6%,已有5家规模企业入驻,年产能120万吨,产出广西唯一的碳酸钙深加工产品。
(二)示范农业夯实新路径。以自治区级南丹绿稻花海休闲农业(核心)示范区为引领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县11个乡镇实现全覆盖,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正在加速将南丹的名特优农产品推向全国、全区。南丹县成为广西首批、河池首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,全县“三品一标”产品认证达到13个,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8159亩,建立巴平米、富硒米、红心猕猴桃等标准化示范基地8个,基地面积5万亩。
(三)县域旅游取得新突破。全县有国家4A级景区2个,国家3A级景区3个,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,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,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,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,区级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1个,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,先后获得“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县”、“中国最佳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”和“中国最佳原生态民俗旅游目的地”等称号,列入全区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。
(四)特色城镇实现新发展。2016年全县城镇化率45%,成功创建广西园林县城、广西森林县城、广西卫生县城,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县城。第七、八、九届连续三届获得自治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“南珠杯”特等奖。2016年13个贫困村、3005户贫困户、1208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0.3%,完成自治区、河池市下达的年度任务,顺利通过自治区“双认定”核验。
二、存在问题
一是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;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;三是矿产资源保障度低,企业身处两头难困境;四是融资困难持续加剧,企业面临资金断裂危机;五是企业用电价格偏高,严重削弱企业竞争力;六是历史欠账多,白裤瑶扶贫难度大。
三、工作建议
希望将南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验区提升到自治区党委、自治区人民政府层面统筹推进。一是在发展战略上重视。将南丹作为全国、全区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实验区,提升南丹县在全区的地位,更好发挥南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作用。二是在创新机制上放权。支持南丹“撤县建市”,将南丹纳入“自治区直管县”范畴,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让南丹先行先试,释放南丹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。三是在扶持政策上倾斜。在财税政策、金融政策、土地政策、开放开发政策、民族自治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、重点倾斜、优先照顾,激发南丹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。四是在重大项目上优待。在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上向南丹倾斜,在有色金属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审批上提速,加快南丹县域经济发展步伐。五是在脱贫攻坚上照顾。南丹县白裤瑶聚居区67.2 %的贫困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,是新华社设在广西的两个脱贫攻坚监测点之一,紧靠有限的一县之力难以完成,需要自治区、河池市的大力扶持和重点照顾。